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商鞅變法后,秦國實力大增。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開始親政,他在李斯等人的協(xié)助下制定了u201c滅諸侯,成帝業(yè),為天下一統(tǒng)u201d的策略,即籠絡燕齊,穩(wěn)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十年的時間,秦國先后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秦朝對內(nèi)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地方上實行郡縣制,推行文字、貨幣、車輛、度量衡的統(tǒng)一。對外北擊匈奴、修筑長城,南征百越、開鑿靈渠。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朝的一些政策加劇了社會的動蕩,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起義,天下響應,之后,項羽、劉邦起兵江淮共抗秦。項羽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殲滅秦軍主力,劉邦乘機進軍咸陽。
前206年,秦朝滅亡,西楚王朝建立。項羽的西楚王朝,覆滅于前202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后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當中是王莽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建都常安)。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秦朝滅亡后,項羽自封為u201c西楚霸王u201d,劉邦為u201c漢王u201d,雙方為爭奪天下展開戰(zhàn)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劉邦即為漢高祖。漢高祖至漢文、景帝時期的漢朝采取u201c休養(yǎng)生息u201d的政策,經(jīng)濟得到迅速恢復與發(fā)展,文景時期被稱為u201c文景之治u201d。漢武帝劉徹即位后,政治上,推行u201c推恩令u201d的政策,鞏固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經(jīng)濟上,實行鹽鐵專營、中央鑄幣;思想上,采取董仲舒u201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u201d的政策,使儒學在此后的歷代王朝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儒客學子推崇。這一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u201c絲綢之路u201d,開通了東西方貿(mào)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mào)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亂。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u201c漢人u201d,而漢朝人也樂于這樣稱呼自己,u201c漢u201d從此成為了華夏族的永遠的名字。但原先的稱謂u201c華夏u201d并沒有消失,而是與u201c漢u201d這個稱謂一起使用至今。
公元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實行改革。王莽的改革雖然起到了一定的進步作用、但是還是引發(fā)了各地農(nóng)民的大起義。
公元25年,劉秀滅掉u201c新莽u201du201c玄漢u201d政權之后、建立了u201c東漢u201d政權,不久、統(tǒng)一全國,定都洛陽,劉秀即漢光武帝。他在位時期經(jīng)濟恢復,社會安定,被稱為u201c光武中興u201d。東漢中后期政治腐敗,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最終爆發(fā)u201c黃巾起義u201d,群雄并起,東漢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漢朝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創(chuàng)的大一統(tǒng)的局面,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xiàn)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中國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東漢后期,宦官蔡倫改良造紙術,便利了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原戰(zhàn)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到東漢時中華地區(qū)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于統(tǒng)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漢以后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