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詞最早見于西周初年的青銅器u201c何尊u201d銘文中的u201c余其宅茲
中國,自之辟民u201d,同時(shí)又以u(píng)201c
華夏u201d、u201c
中華u201d、u201c
中夏u201d、u201c
中原u201d、u201c
諸夏u201d、u201c
諸華u201d、u201c
神州u201d、u201c
九州u201d、u201c
海內(nèi)u201d等的代稱出現(xiàn)。
u201c
華夏u201d一詞最早見于周朝《尚書·周書·武成》,u201c華夏蠻貊,罔不率俾u201d?!稌?jīng)》曰:u201c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u201d?!渡袝x》注:u201c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u201d。u201c華u201d,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蹲髠鳌吩唬簎201c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u201d華是指
漢服,夏指行
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yù)。
而漢語中的u201c中國u201d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qū),后演變?yōu)辄S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u201c天子有道,守在四夷u201d。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并使?jié)h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nèi)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