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困難
雖然公司在征服反抗國家方面越來越大膽和野心勃勃,但公司無法管理占據地盤的巨大耗資也越來越明顯了。1770年的孟加拉大饑荒(當地六分之一的居民餓死)在英國本土也敲響了警鐘。由于勞動效率的降低英國在孟加拉占領地區(qū)的軍備和管理支付不斷增加,失去控制。同時在工業(yè)革命后時期歐洲的貿易也蕭條。英國纏入美國革命,而法國也瀕于爆發(fā)革命。公司絕望的總裁們向國會呼吁提供經濟資助。1773年國會通過了《茶葉法案》。這個法令給予東印度公司在與美洲貿易時更大的自主權。公司的壟斷行為導致了波士頓茶葉事件。這是引發(fā)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一個重要導火線。
1773年東印度公司法案
通過這個法令英國國會對公司的管理和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明確地建立了國會對公司的主權和最終控制權力。此法令承認公司的政治職責并明確規(guī)定u201c公司為皇室代行皇室之主權,而不是為公司自己獲得主權u201d。
雖然東印度公司在國會里的說客和公司股東的強烈反對,這個法令還是通過了。它引入了實質性的政府控制,將公司統(tǒng)治的地區(qū)形式上納入皇室管理下,但皇室將其主權以四萬英鎊的租金租給公司兩年。在這個條件下孟加拉總督華倫·黑斯廷斯升級為高級總督,對整個英屬印度擁有管理權。它規(guī)定雖然黑斯廷斯是公司理事會任命的,但今后這個職務要由皇室指令的四人委員會來任命。黑斯廷斯被授命宣戰(zhàn)和簽署和平條約的權利。英國司法人員被派往印度施行英國法律??偠胶退娜宋瘑T會擁有所有立法權。由此黑斯廷斯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位印度總督。公司允許繼續(xù)維持其實際上的貿易壟斷地位,代價是上述的兩年的交款和每年向英國出口至少若干貨物的義務。管理機構的費用也由公司支付。這些一開始公司希望獲得的條件后來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每年的經濟負擔。公司的經濟狀況繼續(xù)不斷下降。
皮特法案
1784年東印度公司法案(皮特法案)這個法案有兩個重要內容:
·公司與英國政府之間的關系:法案明確區(qū)分公司的政治任務與它的商業(yè)活動。法案明確規(guī)定公司的政治活動服從英國政府命令。為了達到這個任務,法案就印度事務建立了一個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財政大臣、一名國務大臣和四名由國皇任命的樞密院顧問官。法案規(guī)定該國務大臣為委員會主席。
·英屬印度的內部管理:這個法案為英國在印度的中央官僚管理機構奠定了基礎,這個官僚機構將在20世紀初在喬治·納撒尼爾·寇松,第一代寇松男爵總督任內達到其頂峰。
這個法案的頒布是因為當時人們認識到政府控制與公司權力之間的關系不明確,有解釋的余地。政府也感到它有義務回復被占領地區(qū)的當地人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的人道呼吁。公司過去的股東埃德蒙·伯克在1783年就認識到這些情況應該被處理而提議了一條《1783年規(guī)管法案》,但伯克的法案被公司的說客反對掉了,他們指責伯克法案中指令委員會的建議有利于伯克自己的親信。
1786年法案
這個法案擴大了總督的權力,它規(guī)定在特殊情況下總督可以不顧委員會多數意見而自己負責做出決定,同時它還規(guī)定總督和軍隊司令可以由同一個人擔任。
這個法令確定了皇室與公司之間的界線。從此公司成為皇室的一個規(guī)則服從機構,它自己有比較大的自由和責任,以獲得穩(wěn)定的擴張和鞏固。公司與皇室達成了互相信任后它繼續(xù)通過威脅和引誘來擴大其地盤。到19世紀中它的統(tǒng)治地包括印度大多數地區(qū)、緬甸、新加坡和香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受它的統(tǒng)治。
1813年許可狀法案
東印度公司的侵略政策使得它幾乎控制了整個印度,印度的王公都成為公司的附屬。但戰(zhàn)爭的費用使得公司的經濟瀕臨崩潰。公司不得不向國會乞求幫助。1813年的法令是在這個情況下頒布的,其中包括:
·確認公司占領的印度地盤的主權屬英國君主。
·公司許可狀被延長20年,但是 除茶葉貿易與與中國的貿易外,公司對印度貿易的壟斷被剝奪。公司必須將其貿易與地區(qū)帳務區(qū)分開來。
·印度對傳教士開放。
1833年許可狀法案
這個法案的是英國的工業(yè)革命和隨之產生的對市場的追逐,以及放任政策政策的所促成。
法案內容:
·剝奪公司的商業(yè)職能
·將公司的政治和管理威權再次延長20年
·管理委員會獲得全部控制公司的權力和威權,管理委員會主席形同u201c印度事務的部長u201d
·加強中央集權制,給予總督管理和控制所有民間和軍事事務的權力和威權
·建立了一個立法機構
·任何公司內關于印度事務的職務在授職時任何人不因其宗教、出生地、來源或膚色而受歧視。
此時英國繼續(xù)不斷擴大其勢力范圍。1845年它買下了丹麥殖民地特蘭奎巴。東印度公司將其影響擴張到中國、菲律賓和爪哇島。通過向中國販賣在印度收割的鴉片它解決了與中國茶葉貿易的逆差問題。中國試圖禁止販賣鴉片的努力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1853年許可狀法案
這個法令規(guī)定英屬印度保留在公司的管理下,直到議會另作決定。
結束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后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yè)務。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后公司將它的管理事務也交付給了英國政府,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公司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圣赫勒拿島)?!稏|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后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短┪钍繄蟆吩u論說:
u201c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后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u201d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間名為u201c東印度公司u201d的有限公司,并于1990年申請以原東印度公司的紋章作為自己的商標。但專利局則指u201c使用這個紋章的公司不能稱呼自己為u2018東印度公司u2019u201d,但到了1996年,該公司更為自己成立了網站。該公司現時仍以u201c東印度公司u201d的名義售賣圣赫勒拿島的咖啡,并有出版一本介紹東印度公司歷史的書。但是要注意的是,盡管該公司聲稱成立于1600年,但它與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沒有關系。
東印度會
在東印度公司解散的前夕,公司的員工和前員工在倫敦成立了東印度會。該會當代仍然存在,會所位于倫敦圣詹姆士廣場16號。
大眾文化
東印度公司曾出現于2006年電影《加勒比海盜2》中,但故事卻設定發(fā)生在地球另一邊的西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