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善于仿造的國度,對于關鍵技術還掌握在他人手上,似乎并不在意。
馬戛爾尼使團送給乾隆皇帝的禮物中,有一臺巨型玻璃枝形吊燈,要裝飾在圓明園內(nèi)。
這個吊燈,有數(shù)百個部件,相當復雜。英國人原先還想帶著技師前來安裝,以免沒見過洋玩意的中國人出洋相。卻沒想到,兩個中國工匠只用了半小時就將吊燈拆散,又用半小時順利裝上。
如此超強的動手能力,令英國人驚嘆。
使團的貢物主管巴羅說:u201c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是,廣州的一個中國人第一次見到歐洲鐘表,就成功地仿造出一只來u2026u2026現(xiàn)在,他們以三分之一的費用大批生產(chǎn)這種精巧的機械u2026u2026中國人的頭腦聰穎敏捷,雙手小而靈巧,天生就適合做精致的工作。u201d
巴羅說,中國的陶器、瓷器上的花紋雖然很難看,但如果從英格蘭輸出一種圖案,廣州的工匠就一定會一絲不茍地復制出來,他們所上的釉色是他人無法模仿的。
但是,英國人也發(fā)現(xiàn),中國人雖然有各種豐富的經(jīng)驗,卻從來不在經(jīng)驗的基礎上再往前一步。比如,中國人知道用裝了明礬的竹筒在河水里攪動幾下,水就會馬上澄清,但卻并不研究為何明礬能起到如此作用;中國人用蒸汽來軟化牛角,制作那種薄而透明的大燈籠,卻似乎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蒸汽被壓縮之后的巨大能量;中國人從動物、植物和礦物中提取顏料,深諳調配的藝術,能創(chuàng)造所有的中間色,用最豐富生動的色彩染點他們的絲綢、棉布和紙張,卻沒有色彩理論;中國人很早就使用火藥,卻無法制造像樣的槍炮u2026u20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