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英語和法語,少數(shù)敘利亞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
[2]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穆斯林人口中,遜尼派占80%(約占全國人口的68%),什葉派占20%,什葉派中,執(zhí)政的阿拉維派占75%(約占全國人口的11.5%)。
[3]16世紀初,敘利亞處于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它的文學主要是因襲舊傳統(tǒng)。
19世紀末,敘利亞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為反對土耳其暴政,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在埃及近代文化復興和歐洲文化影響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逐漸發(fā)展。作家阿卜杜·拉赫曼·凱瓦基比(1854~1902)撰寫《專制的本性》等著作,抨擊土耳其暴政;杰卜拉伊勒·德拉勒(1836~1892)的長詩《王位與寺廟》,號召敘利亞人民推翻土耳其的統(tǒng)治;弗朗西斯·麥拉什(1835~1873)的小說《真理的叢林》,表達了人民追求自由、解放,建設新世界的要求;作家、詩人艾迪布·伊斯哈格(1856~1885)的詩歌和作品熱情歌頌人的尊嚴和自由,他還翻譯介紹了一些歐洲文學作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文學家不堪忍受壓迫,流亡國外。劇作家艾布·赫利勒·格巴尼(1833~1903)僑居埃及,根據(jù)歷史傳說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共創(chuàng)作了50多部戲劇。詩人奈西卜·阿里達(1887~1946)僑居美洲,是旅美派文學中u201c筆會u201d的重要成員,著有歷史小說《迪庫·金的故事》(1921)。
[2]1920年,法國對敘利亞實行委任統(tǒng)治。1921至1945年間,人民舉行多次武裝起義,這對敘利亞現(xiàn)代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詩人舍菲格·杰卜里(1898~)在《黃鶯之歌》一詩中,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了殖民主義對人民自由的壓制。海魯丁·齊拉克利(1893~)的《我的祖國》等詩,猛烈抨擊殖民主義者的暴行。麥爾德姆·貝克(1895~)在《盟約和鄰居》中,揭露殖民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命運。詩人巴德維·杰拜勒(1904~)等也寫了大量詩篇,聲援民族斗爭。詩人歐麥爾·艾布·雷沙等則用象征和寓意手法抒發(fā)對祖國、民族的憂慮和關切。
[2]這一時期著名作家邁阿魯夫·艾納烏特(1892~1948)的小說《歐麥爾·本·海塔卜》(1936)、歐麥爾·艾布·雷沙的詩劇《濟·卡爾戰(zhàn)役》(1936)等歷史題材的作品和赫利勒·欣達維(1906~)取材于希臘神話的戲劇《盜火者》,歌頌了阿拉伯民族光榮的歷史和反抗異族的傳統(tǒng)。有些作家則描寫社會現(xiàn)實生活,如蘇卜希·艾布·厄尼邁的小說《夜晚之歌》,阿里·海勒吉的《春與秋》(1931),穆罕默德·奈賈爾的《大馬士革宮廷》(1937)等,它們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了民族斗爭和婚姻愛情方面的問題,但大多帶有傷感情調。
[2]30年代,在小說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是福阿德·薩伊卜(1910~1970),他的短篇小說《機器的葬禮》(1932)表現(xiàn)先進的技術在農村引起的反響和矛盾;短篇小說《傷痕史》反映了農民自發(fā)反抗奧斯曼統(tǒng)治的斗爭,藝術上富有特色,被認為是敘利亞現(xiàn)代小說的起點。舍基卜·賈比里(1912~)的長篇小說《貪婪》(1937)、《捉弄人的命運》(1939)描寫西方文化侵入后敘利亞社會中的變化,反映了青年的生活、理想和內心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1951年,一批作家成立敘利亞作家聯(lián)合會,他們反對u201c為藝術而藝術u201d,提出u201c藝術為人民、為生活、為社會服務u201d的口號,對敘利亞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4年,哈納·米奈發(fā)表長篇小說《藍燈》,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敘利亞人民的生活和反抗法國殖民主義者的斗爭,是敘利亞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2]50年代和60年代,是敘利亞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時期,大量表現(xiàn)民族解放斗爭是一個突出特點。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女作家艾勒法特·伊德利比(1912~)的短篇小說集《敘利亞故事》(1954)《別了,大馬士革》(1963),阿卜杜·塞拉姆·歐杰利(1917~)的短篇小說集《背叛者》(1960),阿卜杜·拉赫曼·巴沙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土地》,穆拉德·西巴伊的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火星》(1962),扎卡里亞·塔米爾的短篇小說集《白驥的嘶鳴》(1959),塞拉邁·奧貝德的長篇小說《艾布·薩比爾》等。這期間也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會問題,如海德爾·海德爾的短篇小說《豹》,描寫農村的階級矛盾和農民的自發(fā)斗爭;喬治·薩利姆的短篇小說集《窮人們》,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貧窮和苦難;哈尼·拉希卜的長篇小說《失敗者》,表現(xiàn)一群大學生所經歷的曲折的生活道路;法兌勒·西巴伊的長篇小說《憂盡歡來》(1963),暴露了社會的黑暗勢力,歌頌了勞動和斗爭。其他還有賽義德·胡拉尼的短篇小說集《又一個嚴冬季節(jié)》、綏德基·伊斯梅爾的長篇小說《叛逆者》(1965)等。反映巴勒斯坦問題的作品也占有重要位置,如白迪阿·哈吉的短篇小說集《憂傷的土地》(1961),法里斯·澤爾祖爾的短篇小說集《直到最后一滴血》(1961)等。
[2]敘利亞比較重要的詩人有蘇萊曼·伊薩(1921~),他在《與黎明同在》(1954)、《無邊的海浪》等詩集中歌頌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尼扎爾·格巴尼(1923~)在《姑娘對我說》《你屬于我》等詩集中描繪了阿拉伯婦女的生活,抨擊社會陋習,歌頌純真的愛情。
[2]30年間,現(xiàn)實主義是敘利亞文學的主流,但也有許多作家采用存在主義等方法表現(xiàn)這期間阿拉伯和中東劇烈動蕩引起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以及人的苦悶和追求,如喬治·薩利姆的長篇小說《在流放地》(1962),穆塔爾·塞法迪的長篇小說《命運的一代》(1960)《職業(yè)革命家》(1962)等。
[2]20世紀70年代,敘利亞重要作家和作品有哈納·米奈的長篇小說《陰云天的太陽》《錨》《余影》,扎卡里亞·塔米爾的短篇小說集《悶雷》,艾勒法特·伊德利比的長篇小說《不流淚的人》等。
[2]敘利亞人的主食是白面和大米。將面粉發(fā)酵后制成的面餅是各階層百姓喜歡的食品。敘利亞人餐桌上常見的菜肴有烤羊肉、雞肉、炸魚、煮牛肉、黃瓜、腌橄欖、奶酪、西紅柿沙拉、生菜、洋蔥、燜蠶豆等。甜食也是敘利亞人愛吃的食品,幾乎每餐必備。在飲料方面,人們常飲紅茶、咖啡。阿拉伯地區(qū)除了動人的傳說和美麗的民族風情外,阿拉伯菜也別有一番風味。
[2]敘利亞節(jié)日表節(jié)日 | 日期 | 節(jié)日 | 日期 |
---|
新年 | 1月1日 | 革命日 | 3月8日 |
穆罕默德升天日 | 3月16日 | 希臘東正教節(jié) | 4月8日-11日 |
全國烈士節(jié) | 5月5日 | 開齋節(jié) | 5月18日 |
獻祭節(jié) | 7月25日 | 建軍節(jié) | 8月1日 |
伊斯蘭教新年 | 8月14日 | 敘、埃、利三國聯(lián)合日 | 9月1日 |
十月戰(zhàn)爭開戰(zhàn)日 | 10月6日 | 穆罕默德誕辰日(圣紀節(jié)) | 10月23日 |
國慶節(jié) | 4月17日 |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2])
禮儀待客習俗及見面禮:到敘利亞人家做客或到機關企業(yè)拜會或參觀,主人一般都先用苦咖啡招待客人。裝咖啡的是專用的壺和小杯子,倒咖啡的人手里僅拿四至五個杯子。如果客人多,則前邊人用畢后邊接著用,不再刷洗。每次倒的咖啡量不多,僅有杯子的三分之一左右??腿撕冗^后如不再喝則要左右搖動杯子,否則主人還要往杯子中續(xù)加咖啡,直到客人搖動杯子為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慣已不那么嚴格。如不想喝,擺手示意即可。
[2]在敘利亞人中有見面握手、擁抱和親臉的習俗。同事和朋友間一般見面用握手表示歡迎。親朋好友在久別重逢或出遠門時,便會熱烈擁抱并吻腮三下(僅限于同性別之間,男的為左、右、左;女的為右、左、右。如關系密切的還會在吻腮的同時嘴里發(fā)出咂咂的聲響)。對外賓,第一次見面,一般用握手表示歡迎。如系第二次見面,則熱烈擁抱并親臉,一般親兩次,先左后右,如兩人友情很深則為三次(左、右、左)。男、女間用握手表示歡迎。
[2]稱呼敘利亞人平時以先生、女士、小姐相稱。關系較好、熟識的一般相互稱對方別名,如使用u201c艾布某某u201d即u201c某某之父u201d作為別稱。婦女們則在名字前面加上u201c西蒂u201d,即u201c某某夫人u201d或u201c某某太太u201d之意。
[2]商務禮俗按照敘利亞人的商務禮俗,冬月往訪宜穿保守式樣西服。拜訪政府機關或大公司必須先訂約會。如果約會對方遲到,別緊張,別表現(xiàn)出不耐煩,這是失禮的。銷售姿態(tài)要低。你可要有所準備,對方將大大殺價,要求折扣優(yōu)待。阿拉伯人習慣和朋友以及其他客人同時討論幾個問題。對此,你不要感到奇怪。小心對方的信用,到敘利亞首次作買賣,務必要求對方提供不可撤銷信用證,勿收見票即復的本票。最好用SyrianPound(敘鎊)報CIF價,勿報FOB價。名片最好印有英文及阿拉伯文。大多數(shù)敘利亞人通曉英語、法語。大多數(shù)外貿企業(yè)為國有,分別隸屬于不同的工會。敘利亞也是一個伊斯蘭教傳統(tǒng)影響很深的國家。當對方邀請你到當?shù)乜Х鹊旯诧嬁Х?,不可拒絕,商務活動如遇應邀至對方家中吃飯,保證有男性,連侍者均為男性。要帶點禮物給對方,而非給對方的妻子。敘利亞國民教育很重視《古蘭經》、伊斯蘭教法等的學習,在國立的中、小學中,宗教是必修課。
[2]相親習俗在首都大馬士革,流行著一種在沐浴中相親的習俗。當男子想要結婚時,其母便代其四處奔走,認真物色新娘人選,姑娘被初步看中后,男家母親便邀這位姑娘及其母親一同赴公共浴室相見,并一起洗浴聊天,經一番u201c面試u201d后拍板。結婚時,新娘往往被打扮得珠光寶氣,像個美麗而驕傲的公主。
[2]宗教習俗敘利亞伊斯蘭教在封齋期間的一個月,即希吉拉歷的9月,俗稱u201c齋月u201d,又稱u201c菜麥丹u201d。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安拉在穆罕默德40歲時的希吉拉歷9月,把《古蘭經》經文傳授于他,所以此月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吉祥、最神圣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穆斯林就于此月進行封齋,白天不進食,工作時間亦相應縮短,即使遇有外交禮節(jié)性宴請,也必須在日落之后才能舉行。由于公歷與希吉拉歷每年有11天之差,所以每年的齋月時間并不固定。
[2]禁忌敘利亞社會中的禁忌分為兩大類,一是宗教方面的;二是一般生活方面的。穆斯林禁食豬肉,不吃自己死亡的動物或血液。不吃在沒有念過u201c太斯米u201d而宰殺的動物;不吃奇形怪狀的無鱗水產動物或不反芻的陸產動物。同時虔誠的伊斯蘭人還禁酒。另一類是長期的生活習慣所致。如在喝湯或其他熱飲時,不許發(fā)出任何聲響。食物入口不許復出。吃飯時,需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