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論
學習目的
對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有初步的認識,同時進一步了解我國為適應改革開放以及國際貿易發(fā)展的需要,在改革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管理體制后所發(fā)生的變化。
知識要點
掌握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制度及其管理機構的變化,區(qū)別商檢機構與檢驗機構的職責,了解進出口商品的檢驗檢疫依據(jù)以及商檢約定在貿易合同中的重要性。
1.1 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制度
1.1.1 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發(fā)展簡史
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始于19世紀,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
公元前2世紀,漢朝張騫開辟了u201c絲綢之路u201d;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當時的國際貿易是當場看貨成交,貨物的品質和價格由買賣雙方當場確定。鴉片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以武力脅迫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還取得了協(xié)定關稅、領事裁判、內河航行、駐扎軍隊等許多特權。外商紛紛涌人中國,壟斷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及與之有關的外匯金融、航運、進出口商品檢驗、保險等部門。
清同治三年(1864年),英商仁記洋行來華開辦公證鑒定業(yè)務,代辦Lioydu2019S(勞合氏)水險和船舶檢驗、鑒定業(yè)務,成為中國第一個辦理商檢業(yè)務的機構。隨后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外國檢驗機構,先后到上海及其他重要V1岸設立了公證檢驗機構,辦理洋行貿易商品的檢驗、鑒定工作,在對中外貿易關系中充當中間人,袒護本國商人經濟利益,控制了中國的進出口商品檢驗主權,成為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工具之一。如1871年,英籍沙麥船主來華開辦船舶檢驗;1874年,英商魯意斯摩洋行來華以拍賣公證行地位兼辦火險公證業(yè)務。
1901年,上海的洋商廠代表協(xié)同棉花出口商以解決棉花摻水問題為由,向清政府上海道交涉要求在上海附近棉花產地設立水汽檢查所。經照準,洋行聘英國人羅成飛在上海南市設專門辦理水汽的檢查所。由于該所過分挑剔,在1902年初被棉農聚眾搗毀。1902年,上海棉花業(yè)董來長程鼎向上海道申請自行設局辦理棉花檢驗,在上?;I(yè)公所內正式成立了上海棉花檢查局,這是我國自已辦理的第一個檢查和取締棉花摻雜行為的檢驗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