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知識:
1. 什么是換單?換單費包括哪些費用?
2. 免堆期Demurrage和免箱期Detention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 什么是電放提單(Telex Release B/L)?
4. FIOST條款是什么?FIOS、FIOT、FILO等又是啥?
5. 出口海運是怎么回事兒?
【什么是換單?換單費包括哪些費用?】
進口換單費包括哪些費用?
國際貨代中所說的“換單”通常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商檢換單,主要是出口法檢貨物,貨源地和出口口岸不一致時,商檢局會給一個商檢憑條,口岸的報關行或代理拿著換證憑條去換取通關單,然后就可以報關了。商檢換單費通常是50元或100元每票。
另一個意思是指進口換單,即換取Delivery order,通常是進口商或其代理拿著提單去指定地點換取Delivery order提貨單,拿到提貨單(D/O)之后就可以正式清關了,清關完畢最后去提貨,也是拿著D/O去提。由此收取的費用就是所謂的換單費了,換句話說,換單費就是在換單過程中所需繳納的一切費用。不同的貨代,換單費的收費標準差別可能非常大。
不同貨代,進口換單費千差萬別。進口貨代發(fā)給收貨人的對賬單上通常包括:換D/O費、THC費、數(shù)據(jù)傳輸費、文件費、港雜費、港安費、拆箱費、操作費等。有的貨代會給一個費用明細,有的貨代只給一個總費用。給費用明細的好理解,給總費用的,作為收貨人一般都不知道具體有哪些費用,更要命的是給一個總費用不要緊,且費用名稱就叫“換單費”,這時候收貨人會被“嚇到”——換單費怎么那么高?筆者就遇到國這種情況,結果一問,才知道所謂的換單費竟然包括了如下一大堆費用:
1)D/O 220/票:換D/O(Delivery order)費用
2)PORT CHARGE 350/票:港雜費
3)THC 20/CBM:Terminal Handling Charge 碼頭操作費
4)CFS 130/CBM: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拆箱費
5)ECRS 40/CBM:Emergency Cost Recovery Surcharge 緊急成本附加費
6)EDI 50/票:EDI 數(shù)據(jù)傳輸費
7)PS 20/票:Port Security 港安費
8)H/C 300/票:Handling Charge 操作費
9)CHC 10/票 :Container Handling Charge 集裝箱操作費
說實話,這些費用有重復收費、高收費、亂收費之嫌。比如拆箱費、操作費、集裝箱操作費這三個費用,怎么區(qū)分?怎么看都覺得是重復收費。還有港雜費和碼頭操作費,難道不是重復收費嗎?
【免堆期Demurrage和免箱期Detention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問:海運集裝箱中的免堆期Free Demurrage和免箱期Free Detention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免堆期Free Demurrage是指在一票進口或出口集裝箱貨物運輸業(yè)務中,箱子在碼頭或堆場免費堆放/存放的期限。免堆期的“堆”可以簡單理解為堆放集裝箱的場所——即堆場(container yard),包括內(nèi)陸堆場和碼頭堆場,海關監(jiān)管堆場和非監(jiān)管的普通堆場等。
(2)免箱期Free Detention是指在一票進口或出口集裝箱貨物運輸業(yè)務中,箱子可以免費使用的期限。免箱期的“箱”可以簡單理解為集裝箱(container),集裝箱一般是船公司擁有,如果超過了免箱期,船公司就會向貨主收取一定的滯箱費。當然,也有貨主自備箱的,所謂貨主自備箱就是貨主自己購買或租用集裝箱,不使用船公司提供的集裝箱。貨主自己購買的集裝箱沒有超期這個說法。如果是貨主向第三方租用的集裝箱,也會有使用期限。
(3)在進口中,常常會出現(xiàn):免堆期+免箱期一共14天的情況。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有一個集裝箱從天津港進口,假如1月10日在天津新港卸船,在清關之前,這個裝了貨物的進口箱子一般會先卸到碼頭的堆場臨時停放,然后拉到某個海關監(jiān)管的堆場,等待清關。海關放行之后,就可以去海關監(jiān)管的堆場把箱子提走,然后卸貨,最后把箱子還給指定的堆場。這個過程包括提貨之前在堆場停放的時間和提貨之后卸貨和途中的時間,一共是14天。即從卸船的10號算起,最晚到23日必須還回空箱子。如果24日還箱,就是超一天,收一天的滯期費,依次類推。
(4)在出口中,情況有點不同,一般沒有14天那么長,通常只有7天。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有一個箱子的貨物從天津新港出口。假如1月10日去提取空箱子,然后拉到工廠或倉庫裝貨,裝完之后要拉到指定的堆場(通常是海關監(jiān)管的場所)等待報關,然后集港,最后裝船。即從提走空箱子,到最后箱子裝上船,這段時間只有7天。換句話說,從提空箱的10號算起,最晚到16日必須裝船。如果17日裝船,就是超一天,收一天的超期費,依次類推。
補充說明:
(1)什么時候報關?集港前和集港后都可以報關。但是要注意,報關也不能太提前,只能在裝完貨并把箱子還回指定堆場“落地”之后,才可以。
(2)開港之后應盡快集港。開港是指箱子可以進港——港口的場地有限,尤其是泊位附近的碼頭空間有限,不能太提前就把箱子拉到碼頭等待裝船,一般是船舶到港前的3天左右開始集港。集港是指把其他堆場的集裝箱集中到碼頭泊位附近,等待裝船。這樣一來,待裝船的箱子已經(jīng)集中,而且都在泊位旁邊,船舶一到,就可以馬上進行裝卸,提高裝卸效率和船舶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滯留和延誤。因為集裝箱船的滯留成本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支付給碼頭停泊費等各項碼頭服務費用,船舶滯留本身的時間成本也很高啊。
【什么是電放提單(Telex Release B/L)?】
電放提單(Telex Release Ocean Bill of Loading)
是指由托運人向承運人(船公司)提出申請并提供《電放保函》后,由起運港的船公司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電傳通知其目的港代理——某提單項下貨物不需要憑正本提單放貨,收貨人可憑電放提單掃描件/傳真件(要由收貨人公司蓋章)或憑身份證明提取貨物。
電放提單省去了正本提單需要把單據(jù)通過銀行或快遞轉交收貨人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可以解決“貨等單”的問題,尤其是近洋運輸。因為近洋運輸時間短,很容易出現(xiàn)貨物已經(jīng)到目的港了,但是正本提單還沒到的情況,這樣就導致了收貨人提不了貨——不但耽誤時間,而且可能會產(chǎn)生額外費用如壓港費、倉儲費等。
正本提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流通和轉讓,電放提單不能流通和轉讓。正本提單做電放之后,就喪失了物權憑證的功能和可流通性和可轉讓性,因此電放提單和海運單十分相似。
【FIOST條款是什么?FIOS、FIOT、FILO等又是啥?】
FIOST是英文Free In and Out, Stowed and Trimmed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責裝卸、堆裝(積載)、平艙費”。其中,In代表裝船,Out代表卸船,Stowed and trimmed代表堆裝和平艙,F(xiàn)ree是“免除”“不包括”“不負責”(“Free” means “Not included”)的意思。
在租船合同中,F(xiàn)IOST僅僅屬于費用條款還是一個還包含責任和風險劃分的綜合性條款,目前沒有統(tǒng)一的意見。為避免爭議,一般在租船合同中具體說明,比如將FIOST條款具體表述為“出租人不負責裝卸、積載、平艙和由此產(chǎn)生的風險和責任”,這樣就很明確了。
我國習慣上僅把FIOST當成費用條款——僅是船方(出租人)和貨方(承租人)對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的費用進行劃分,并不涉及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實際履行和責任承擔。換句話說,F(xiàn)IOST并不意味必須要承租人安排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并對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過程中的風險承擔責任,而僅僅是承擔費用。
而認為FIOST是綜合性條款的觀點則認為,承租人有義務安排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并對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過程中的風險承擔責任,即使由出租方代為安排裝卸及其相關作業(yè),其責任和風險還是由承租方承擔,并負責費用??傊?,F(xiàn)IOST是綜合性條款的觀點認為不但劃分費用也約定了責任。
除了FIOST,裝卸條款還有FIOS、FIOT、FIO、FILO、FI、FO等形式。
(1)FIOS是英文Free In and Out, Stowed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擔裝船、卸船及堆裝(積載)費用”。
(2)FIOT是英文Free In and Out, Trimmed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擔裝船、卸船及平艙費用”。
(3)FIO是英文Free In and Out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擔裝船、卸船費用”。The carrier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cost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goods onto/from the vessel.
(4)FILO是英文Free In Liner Out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擔裝船費用,卸船按班輪條款”。FILO俗稱船方“不管裝貨管卸貨”,這是散貨或滾裝貨國際海運的裝卸條款之一。FILO是FI(Free In)的變形——強調(diào)船方在卸貨方面的費用劃分和責任承擔要根據(jù)班輪運輸?shù)男洞瑮l款來執(zhí)行。
(5)FI是英文Free In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擔裝船費用”。The shipp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st of loading goods onto a vessel for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overseas.
(6)FO是英文Free Out的首字母簡稱,意為“船方不負擔卸船費用”。The consignee (recipi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st of unloading cargo from the vessel at the destination.
【出口海運】
1、接受貨主詢價(報價)
1.1 海運費詢價(美金費用)
詢問貨主貨物的品名以確定是否普貨、是否危險品,起運港和目的港,外包裝件數(shù)和尺寸以及體積、毛重等貨物的基本信息,以及報關、送貨等怎么安排。
掌握各航線主要港口的基本情況以及運價行情,合作船公司的船期信息,自己的優(yōu)勢航線和特點。
1.2 其他費用詢價(人民幣費用)
掌握常用陸運專線的公里數(shù)和拖箱價格。
掌握各個港口和船公司的人民幣費用。
掌握商檢、報關等收費標準。
2、接受貨主委托(接單)
收到貨主提供的《委托書》后,馬上確認《委托書》的基本信息,包括船期、箱型/箱量、件數(shù)、毛重、體積、品名、裝箱方式、報關要求和費用等。
3、向承運人訂艙
繕制《訂艙委托書》,一般根據(jù)貨主提供的《委托書》上的信息,最大程度保證與貨主提供的信息一致和相符。向船公司發(fā)《訂艙委托書》正式訂艙。
4、貨物裝箱(拖裝or場裝)
裝箱分兩種,拖柜到貨主倉庫裝箱(拖裝)和送貨到港口堆場再裝箱(場裝)。
訂艙成功,船公司會給《訂艙確認書》或提箱單/調(diào)箱單,南方也叫做S/O(Shipping order)。拿到提箱單后,根據(jù)貨主的貨好情況(拖裝)或送貨情況(場裝),打單、提箱、裝箱。
5、報檢報關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商品都不需要做商檢了,除了涉及環(huán)保、安全、高科技等特殊貨物比如食品類、化妝品類、兒童玩具類、兩用物項等,一般的工業(yè)品都不需要商檢。如果要商檢或其他監(jiān)管條件,要及時提醒貨主。
貨主自己找報關行報關或委托貨代代理報關,提前確認好。留意截關時間,及時上預配和發(fā)運抵,核對報關單據(jù)。
6、提單核對和確認
一般在報關前確認好,提單信息和艙單信息應保持一致。如果到美國,還要提供AMS,到歐盟,提供ENS,其信息原則上也應和提單信息一致。如果是信用證條款,一定要多次提醒客戶務必和信用證保持一致。還要確認需要正本提單,還是電放提單。
7、提單簽單
如果是正本提單,核對正本提單是否都簽了,每張正本提單都要檢查。是否需要手簽等。
8、對賬單和費用結算
開船后,及時制作對賬單并發(fā)給貨主確認,費用包括海運費,陸運費,提單費,港安費,THC,港雜費,報關費等所有費用。檢查是否有額外費用。
9、放單(寄正本或做電放)
如果是月結客戶,客戶確認賬單后,就可以放到。
如果是第一次合作的客戶或票結的,就要客戶先付款,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