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底,當納斯達克指數(shù)從2500點躍升至3000點,又用了一個半月時間沖至4000點,31歲的李彥宏正在給自己籌備中的公司起名字。他已在美國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3年,但他想到的是Infoseek的競爭對手Inktomi。忘了在哪里看過,Inktomi一詞為印第安語,意為“智慧的蜘蛛”。李推想:如果一個出自印第安語的品牌可以被美國用戶認同,那么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公司變成一家世界級公司,給它起一個源于古代中國的名字也是沒問題的。于是,在1990年代末,中國網(wǎng)絡公司普遍采用Sohoo、Ctrip、eLong等中英夾雜的品牌時,他從宋詞中選取了“百度”二字。 “李彥宏的一個優(yōu)點,是他比較沉得住氣。決策時比較冷靜,平時不太受外界誘惑”,曾率領3721與百度競爭數(shù)年的周鴻說。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周鴻堪稱快和強勢的代表,但至少在搜索引擎這場競爭中,他自認為輸給了李。在他看來,除去運氣因素,李的決策看起來更慢也更理性,的確影響了百度的命運。
除了在搜索產(chǎn)品上的競爭,周還與李彥宏有過兩次資本層面的擦肩而過。一次是2003年時,3721與百度幾乎合并,另一次是兩家公司分別與雅虎談收購事宜。李彥宏會和3721、雅虎交涉,似乎說明就像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他也曾對百度的獨立發(fā)展產(chǎn)生過些許疑慮,但結果是,他不止一次地將這種恐懼控制住了。隨著3721售予雅虎,百度進入了一個競爭阻力漸弱的階段。
周所提到的沉穩(wěn)、平靜,是李在絕大多數(shù)時刻扮演的角色。1999年李彥宏和徐勇創(chuàng)立百度時,就刻意打造一家具有硅谷氣質(zhì)的企業(yè):招募一流人才、建立平等溝通的氣氛、容忍失敗(請于Gemag.com.cn查看本刊2006年12月號文章《出百度記》)。比如其技術骨干王夢秋在進入百度之時,對公司的最大感受是大家說話都非常直接坦率,“說一件事情不用從天氣談起”。與此相對應的,多數(shù)時候,李彥宏和徐勇都并非強勢的干預者,也因此,在行業(yè)內(nèi),百度通常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應對市場變化的公司。
如果李彥宏只是如此沉靜、務實,百度就很難完成戰(zhàn)略上的躍進——除非李設定的方向始終是正確的,當然,永遠正確也就意味著少承擔風險。而這種“務實”又是李彥宏所反對的。他說自己的風格是:“在大的決策上,我敢于冒進,但在執(zhí)行層面務實,有很多備選方案。”因此,常為外界忽視的是,李懂得如何在必要時,切換到鐵腕的模式。
關于李的“階段性強勢”,最恰當?shù)恼f明是2002年的“閃電計劃”。這個幾乎決定了百度命運的大動作,一直很少被外界充分談論。
2001年9月,李力主百度結束此前將搜索技術提供給各大門戶的運作模式,在擁有中國80%市場份額的情況下,終止與門戶合作,并推出了自己的網(wǎng)站和競價排名。李作出這一決定的理由是,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冬天,各家網(wǎng)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術”,而不是“最好的技術”,這讓他感覺不佳。
一個必須強調(diào)的細節(jié)是,一向謹慎的李彥宏這次變招,也因為他看到了美國的Overture推出的競價排名——業(yè)內(nèi)人士回憶,百度對此事反應之快,甚至超過身在美國市場的雅虎?!拔肄o去原來的工作,放棄那么多股票期權,并不是要做一個平庸的公司,可以活下去就行了,”李曾說,“每次我跟投資人講的時候,都是說你要往前看,看一年以后兩年以后會是什么樣子,甚至三年五年后是什么樣子?!?
[1] [2] [3] [4]